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资讯 > 农村金融

农发行四川省分行: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增添“天府”靓丽新景

2024-10-17 来源: 作者:夏秦
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自党中央对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作出部署以来,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四川省分行始终立足主责主业,持续深耕支农惠农“六大领域”,积极拓宽“五篇大文章”履职发展新赛道。今年以来,该分行累计投放贷款1182亿元,净增810亿元,增幅15.76%,贷款规模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为西部大开发壮丽画卷频添靓丽“天府”新图景。

助力打造更高水平“天府粮仓”

四川是全国粮食主产区之一,得“天府之国”的美誉,首先应归功于“粮”,因粮而生的农发行与四川天然有着不解之缘。

走进巴中经开区的粮食现代物流园内,夏粮收购正如火如荼,一车车满载的“金谷”被送往高高的粮仓储存,一条条粮食传送带将“粮食安全”与“粮农利益”紧密相连。夏粮是全年粮食收购的“首战”,早在今年4月,该行便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粮油购销、加工企业开展调研,深入田间地头查看粮食长势,及时掌握收购量及资金需求,优化办贷流程,切实做到“钱等粮”。当好粮食收购资金供应的“主渠道”,农发行人始终步履不停,夏粮收购还未结束,该行专班已然拉开秋粮收购调研工作的“序幕”。储粮得有仓,聚焦巴中粮食现代化物流体系建设,该行信贷支持粮食现代物流园区项目建设,为粮食流通打通“脉络”。“耕基”好,才能有良田,在巴中市南江县长赤片区优质粮油产业融合高标准农田基地建设现场,昔日细碎零散的耕地变成了“田成方、土成型、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的高标准农田,连片田实现了设施灌溉和机械化作业,为提升粮食产量夯牢了“耕基”、上足了科技元素。

巴中只是天府粮安好风景一隅缩影。今年来,农发行四川分行累计投放粮棉油购销储贷款173亿元,支持粮食收购市场份额达60%以上。分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贷款占全省市场份额的60%以上,并先后支持了天府种业园区、绵阳育种基地等一批具有示范带动效应的种业基地建设,在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护农民利益、平抑市场价格、粮食企业改革和发展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不断创新信贷模式,拓展服务渠道,川南糯红高粱“定向购销风险基金”模式获全系统推广。

全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甘孜州,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高海拔导致部分地区气候寒冷,居民供暖问题亟待解决。该行灵活运用四省藏区和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差异化政策,全力答好“民生”答卷,支持甘孜州的色达、白玉两个国家级乡村振兴帮扶县供暖项目建设,让当地群众住进了温暖新家。

西部要振兴,乡村全面振兴是“必修课”。接好脱贫攻坚战“接力棒”,该行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保持政策性金融帮扶体制机制基本稳定,在全系统率先完成业务划转,成立乡村振兴处,承接新任务,落实新要求,聚焦“四大区域”、带动“三类人群”、突出“两个融合”、用好“两类政策”。分行持续加大对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和66个国定脱贫县支持力度,连续5年派驻先锋队深入凉山贴近接续帮扶攻坚,组建4轮工作队驻村服务,持续组织推动东西部协作、万企帮万村、消费扶贫和扶贫捐赠等。2021年以来,分行累计投放帮扶贷款1316亿元,助力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支持66个脱贫县贷款增速始终高于全行贷款增速,连续3年在全系统乡村振兴考核居小组首位,连续3年在监管部门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中居同业首位并获评“优秀”等级。

倾力支持特色产业做大做优

俯瞰荣县千亩茶园,一垄垄茶树紧密排列、郁郁葱葱,茶园依地势而建,高低错落,千亩茶树绵延成片,如绿色海洋,线条之美、色彩之美、层次之美、大气之美,美不胜收。四川荣县素有“中国花茶之乡”“四川茶业十强县”等美誉,近年来,在该行的大力支持下,通过新建生态茶园和改建优质生态有机茶叶产业示范园,该县建成了“茶文旅融合”的完整产业链,让城市“名片”愈发有“名气”,也让当地茶农的“腰包”鼓了起来。

该行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大力支持以“川茶”“川药”“川菜”等“川”字号特色优质农业产业发展,围绕四川10+3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着力支持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展,促进农村产业兴旺,今年来累计投放贷款329亿元,重点支持畜牧、饲料、酿造、水产、中药、林竹、蚕茧、果蔬等行业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支持四川农业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在分行的大力支持下,新希望、通威、泸州老窖、郎酒逐步发展壮大,有力带动了全省农业产业不断转型升级发展。同时,分行配套投放贷款127亿元,积极助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农村公路“最后一公里”,推动农业流通体系建设。

聚力助推美丽西部建设

将绿色作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最鲜明的底色,该行大力发展绿色信贷,今年来累计投放绿色信贷资金306亿元,绿色贷款规模近1500亿元,为美丽西部建设添天府“绿”景。

宜宾,金沙江、岷江的交汇地,两江交汇后称长江,因此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如今的“第一城”内,长江流域水清岸绿,让人难以联想到曾经化工、热电、水泥、造纸等企业“围江”的画面。“画面”由“灰”转“绿”,得益于该行的绿色信贷支持。作为西南煤业重镇,不合理的产业布局,导致辖内长江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积极响应“长江大保护”政策号召,分行找准症结,“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通过支持工业企业退岸入园和河道生态修复双管齐下,让绿色重归“第一城”。巫山七百里,巴水三回曲。四川96%的水系属于长江水系,是长江上游的重要生态屏障和水源涵养地。围绕推动长江经济带保护和发展,该行今年累计投放贷款超582亿元,持续助力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

该行聚焦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用好用活“千万工程”经验,与省住建厅联合印发《关于支持利用政策性金融资金加快推进村镇建设行动的意见》,共同支持四川省村镇环境整治、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农村住房条件改善等优质项目;与省生态厅签订《四川省生态环境领域投融资战略合作协议》,推进四川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今年来,该行累计投放生态环境建设与保护、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等贷款96亿元,支持全省逾76个美丽乡村等项目建设,并以“生态+产业+文旅”的模式让绿色产生效益,让“绿色青山”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责任编辑:韩静

报刊外链

推荐

新媒体矩阵

  • 客户端

  • 微信

  • 微博

  • 今日头条

  • 视频号

  • 抖音号

  • 一点号

  • 百家号

  • 企鹅号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版权声明

Copyright © 2020-2024 城市经济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陕ICP备2023008869号-4